2013年以来,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成为华北从城市到农村的一道煞人的风景。全国人大代表、玉柴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认为,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及其尾气排放是元凶之一。他建议,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控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作应该考虑将商用车特别是3.5吨以上的中重型商用车作为重点。
“有效控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汽车工业,关系到当前和未来中国整个国家、所有地区、每一个人生活健康,也是和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影响力密切相关的大问题。”晏平边说边拿出一组数据,3.5吨以上商用机动车排放分担率十分明显。以氮氧化物为例,重型卡车为34.6%,中型卡车15.8%,大客25.4%,中客5.1%,合计占到80.9%,而对于颗粒排放占比会更高。
晏平指出,虽然商用车数量是乘用车的三分之一,但是单车排气量和车行驶里程都比乘用车大得多,其总体废气排放量占比很高,据此针对商用车的排放法规和政策应该作为机动车排放控制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中国汽车排放标准在不断升级,全国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的时间表定在了今年的7月份,国Ⅴ排放标准计划在2015年开始实施。据统计,占汽车保有量9.5%的国Ⅰ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排放总量的40.0%以上;而占保有量53.7%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25.0%。
晏平分析说,车辆排放的标准升级在过去10年是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最有效手段,每一次汽车排放标准的升级、法规的加严都取得了大幅减排的明显效果。但是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北京一直是全国提前实施排放标准升级的地区,但是年初频繁光临的雾霾天气提醒我们,汽车尾气排放是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问题,局部地区的控制和减排可能没有办法取得良好效果。着眼全国、全行业的排放控制和升级应该是国家考虑措施和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而商用车则应该作为排放控制和优化的重点。
然而,商用车排放要达到国Ⅳ标准,涉及柴油机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柴油机零部件行业影响最大、最主要的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行业和柴油机后处理装置行业。这两个行业中国也是落后于欧美较多,远未成熟,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及合资品牌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国Ⅳ标准的需求,成本较高。
商用车国Ⅳ法规将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从国Ⅲ到国Ⅳ,据测算中型车成本将增加20000-30000元,重型卡车成本将增加30000-40000元,车辆越大越重,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
晏平担心,全面实行国Ⅳ标准,发动机厂和整车厂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增加的成本如果全部由用户承担,最终会转嫁到运费上涨,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会带动物价水平的上涨。
如何较好地解决国家的环境难题和企业的成本压力?晏平建议,国家必须通过终端购车补贴政策拉动中重型商用车的排放升级,进而促进电控柴油喷射和排气后处理行业的尽快商品化和产业化,尽快缩短相关产业的成熟过程以及缩小与国外差距,增强自主品牌商用车的竞争力。 |